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我,50岁,北大博士后,失联20年,母亲病危,拒绝回家,有谁看见我的伤疤。”

诗言新语 2021-03-01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闲时花开 Author 刘娜


关于亲情,我们都错了。

 

01


如果,你见过足够多的人,听过足够多的故事,阅历过不算短的人生,就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:

 

在中国,一个人,最痛的伤疤和最深的牵挂,都是家。

 


家庭和父母,兄妹和孩子,夫妻和责任,亲情和矛盾,离别和回归,伤害和治愈,几乎无人能够逃脱。

 

把家庭看得太重(不管是爱得太深,还是恨得太切),是中国人普遍都有的“病”。

 

只是,普通人的“病”,因缺乏流量,被掩盖在生活的泥沙下,成了鸡毛蒜皮或家长里短。

 

而特殊人的“病”,因自带光环,被推到公众的视野中,成了舆论热点或亲情话题。

 

比如,这两天,备受关注的“母亲病危,失联20年的北大博士后拒绝回家”的事件。

 

02

 

北大博士后事件,起源于江苏当地媒体的一次寻找:

 

病危的常州母亲郭巧娣,吸着氧气躺在病床上,晃动着枯枝般的手,对媒体记者说,在走之前,她最放不下的,是她50岁的小儿子——王永强

 

王永强病危的母亲


1969年出生的王永强,出身底层,天资聪慧,自幼就是个学霸。


苏州大学研究生毕业后,他考取了中科院的博士,后又在北京大学做了博士后。

 

王永强年轻时照片


1999年,王永强博士后毕业,和妻子一起出国。

 

据父亲王纪生说,出国的前一天晚上,王永强还给母亲打电话:“妈妈,为了工作的需要,明天我就要带夫人出国了,我过两年就回来看望你们。”

 

结果,这一走,20年杳无音讯。

 

父亲王纪生说,这些年,他和老伴都步入老年。老伴身体越来越糟糕,每天在家都哭着想儿子,说走之前要见儿子最后一面。

 

父母还拿出,王永强在读博士和做博士后期间,写给家里的信。这些一直保存的信件,仿佛证明了昔日亲情的温煦和畅通。

 

王永强曾给父母写的信


王永强的小舅舅说,王永强出国前,他赶到北京和外甥见了一面,受到王永强和妻子的热情接待,大家还一起吃饭合了影。


出国伊始,王永强还和家里报平安。但后来,就渐渐联系不上了。

 

王永强和舅舅的合影


半年后,家里人辗转找到王永强的联系方式,他态度极其冷淡,随后失联。

 

为寻找王永强的下落,父母找到他的老丈人,却被告知王永强已经和人家女儿离婚,“请不要再来骚扰”。

 

寒门贵子的王永强,缘何在远走他乡、遭遇婚变后,和家人失联?


他遭遇了不测,还是有什么难言之隐?

 

03


12月3日,在媒体传播和网友扩散中,王永强被找到了。

 

如今,他在美国亚特兰大工作。只是,听说家人正发动媒体找他时,他通过中间人传话“不要再找了”。

 

当被问及老母亲病危,是否会回来和老人见最后一面时,王永强只说了7个字:

 

“清官难断家务事。”

 

对于这个经由别人转述的回复,王家人收到后,也说了四个字:

 

“失望至极。”

 

王永强不让家人找他


寒门贵子,远走他乡,失联20年。母亲病危,亲人哀求,他却不见。

 

这个交织着北大学子和原生家庭、病患亲情和孝道伦理的话题,很容易被推上封面新闻和头条热点,让不同处境的人们找到自己的槽点和投射。

 

有人诅咒王永强“读了那么多书,却丢了良心”,有人讽刺“中国父母皆祸害”,还有人感慨“我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,所以我不劝你选择大度”。


更多的人是像我身边这两位朋友一样,认为这个反人性的事件,大概率不像媒体报道的那么简单,肯定有着不为人知的隐情。

 


 身边两个朋友的观点


菲茨杰拉德说:


一个成熟的人,是同时拥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,还能正常做事的人。

 

所以,下面,我要谈谈另一个北大男生王猛的故事。

 

04

 

2018年2月,北大男生王猛12年不回家、拉黑父母6年的新闻,引发全网讨论。

 

王猛,是个化名。

 

或许说,它是出身寒门成为贵子,但被原生家庭所伤,至今都无法突围的所有孩子的统称。

 

在那封长达15000字的控诉信里,王猛说,他自幼就是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从小成绩就是数一数二,曾是四川某地的理科状元,考上了北京大学,就读的是最好的专业之一,本科毕业后考上美国排名前50的名校的研究生。

 

王猛当年的控诉信


但,在这光鲜和荣耀的背后,是他一直疼痛滴血的成长:

 

从小到大,他连选择穿什么衣服的权利都没有,所有衣服都按照母亲的喜好来置办。

一切学习、生活,都由父母把控,他任何越出边界的行为,都会被阻止,遭到严厉斥责。

父母从不关心他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,对他在成长中的一次次“求助”视而不见。


小学时,他因不会剥鸡蛋,遭到同学取笑,亲戚群嘲,父母在场,却无动无衷。


高中时,他向父母反映自己调座位后身边环境变糟,竟遭到了父亲的打骂:“你凭什么要学校优待你?凭成绩好?”


毕业后,他决定出国读研,父母的“关爱”如影随行,安排“老朋友”照顾他。他与这位“老朋友”合不来,父亲却依然要求他学会跟有问题的人交往。


为彻底摆脱父母,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,与“家”彻底告别,不再主动联系家人,不回复父母的任何信息。


王猛是一个符号


“如今,而立之年,我依然内心敏感,不善交际,犹如一个情感上的孤儿。”


王猛说,长久以来,他都是家庭肆意操纵的受伤木偶,亲子冲突厮杀的受害证人,父母拿去炫耀的道具面子。


唯有和父母决裂,他才能做他自己。


只是,面对他的控诉,他的父母又是怎么说的呢?


05


“真搞不懂,他为何要揪着过去不放?”


在王猛的父母看来,儿子从小学到大学,都很正常,有什么问题都会和他们交流,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抗争。


甚至初到美国时,还主动和父母说自己的情况,但不知为何,渐渐地,他就不和家里联系了。


父母分析了儿子王猛和家里冲突的几个转折点后,得出这样一个结论——


但凡儿子情绪爆发最激烈的时候,都是他到一个新的环境中,遭遇不顺的时候:


比如,初到北大时,碰到比他更优秀的人;毕业后,工作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高大上;到美国就业读书后,遭遇一系列歧视,去看心理医生。


“这么多年过去了,他还把什么问题都迁怒于我们,我们做错了什么?”


父亲老王委屈地说。


 

已经成年,仍突围不了原生家庭的孩子;已经衰老,却无法靠近亲生孩子的父母。

 

从王永强到王猛,从北大博士后到北大毕业生。

 

除掉这些极端事件的概率,摘掉“北大”“状元”“博士后”“留学”“出国”的标签,这一场又一场的亲情战争内核,其实一直也在我们生活中上演。


只是,没有被报道罢了。


06


因为工作关系,我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大量倾诉,关于亲生父母和原生家庭,关于童年治愈和亲情之痛。

 

在我看来,不管是王永强还是王猛,不管是江苏的王家,还是四川的王家,不管是新闻里的北大毕业生,还是现实中我们家门口的技校毕业生,都不免囿于血脉和亲情、养育和期待、孝道和纲常,陷入这样5个误区

 

①我是你的孩子,不是你的面子。

 

为什么看似越优秀的孩子,越容易和父母决裂?!

 

是他们读书读坏脑袋了吗?是他们行走名利忘了爹娘吗?是他们自己有本事嫌弃父母愚昧了吗?

 

不是的。

 

除了舆论爱炒作名校毕业生,还有一个原因,就是走出去的孩子,特别是底层出身的孩子,来到钢筋水泥、人才济济、竞争激烈的丛林社会后,几乎每个人(其实就是每个人),内心都发生过激烈而动荡的战争。

 

战争中,个别人挺不下去,倒下了。

 

大部分人,挺过来后,在自卑中重建信心,在受伤中学会自愈,也开始审视源头和出身,走上治愈和救赎,进而确定:


自己以前所承受的、经历的、遭遇的,不少是错的,或者是需要反思的。


每个人都不是父母的期待和面子,而是自己的主人和里子。

 

面子和里子


但,仍停留在故土的父母,依然生活在一成不变的认知和桎梏里,将走出乡村、小镇和小城的孩子,看作自己的荣耀和附属。


父母的这种期待,在孩子远走他乡、沟通不畅、遭遇坎坷、甚至走投无路时,是无形的压力。


甚至,让一些孩子,在无法自处中,产生深深敌意。

 

走出去不愿被控制的孩子,和留在家很难成长的父母,他们是亲人。


他们的认知和灵魂,早已归属两个世界。

 

这是很多亲情之殇的导火索。


②我是你的父母,不是你的主子。

 

如果说,在汉字中,哪个字最沉重,我觉得是“”。

 

“孩子就是要报恩的;父母养了你,你就要报恩的;父母对你是有养育之恩的。”

 

这些老话,都是对的。但对的道理,也是需要辩证看待的。

 

不少封建家长式的父母,高高在上地一直给孩子灌输“我养了你,你就要报答我”的观点。


这样的结果是,让他们的孩子,要么一辈子活在负罪感里,不得舒展;要么一辈子活在逆反中,视父母为灾难。

 

这些父母,从不觉得:


生养孩子是我自愿的;孩子来自我,但不是我的附属;我真心爱孩子,孩子是会感觉到的。

 

但,他们的孩子,在成长中逐渐明白:


真正的爱,不是你一遍遍以恩人的姿态,强求我回报你。

 

养育之恩,不必说,应记得


所以,我们生活中,就经常上演这样的镜头——

 

父母:“你别给我丢人了!”

孩子:“我只想做我自己!”

 

父母:“老子养了你,你就要听老子的!”

孩子:“谁让你生我的?你和我打招呼了吗?”

 

父母:“你太没有良心了!”

孩子:“都是你教的,你从来没有爱过我!”


养育,不是一场索取回报,而是一场相互滋养。

 

我们不打招呼地把孩子带来这个世界上,就要爱他如初。父母不辞劳苦地把我们养大成人,我们就要爱他到老。

 

前提是,我们在真正地爱,而不是控制。


这是大多亲情战争的悲痛点。

 

③我是你的亲人,不是什么完人。

 

如果,有一面镜子,能窥见每个家庭,我们终将发现,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,没有优秀完美的孩子,没有从无冲突的亲子关系,也没有从不争吵的亲情。

 

为什么,出身大致相同的人,有的幸福好运,有的命运多舛?


除了运气,很大程度上,是我们有没有成长。

 

成长,不是接纳父母犯的错,不是原谅父母留的伤,不是把自己伤痕累累的出身,美化得金光闪闪,也不是对自己糟糕的过去,感恩戴德。

 

成长,是我们看见父母那代人的局限和伤痛,不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,不在憎恨中毁掉自己的一生;


成长,是我们看见父母的问题,知道原生家庭的伤痛,所以最终选择勇敢突围;


成长是,我们用一路努力,把内心的阴影小孩一步步带到阳光下,让快乐和美好越来越多,让明亮和丰盈越来越多,多到足以穿透过往岁月的黑暗,并最终学会放过自己。


而接纳自己,才能创造世界。


这是突围原生家庭的必经路。


成长是接纳自己

 

④我们是一家人,也是两个人。

 

亲情最大的问题,就是浆糊心理下的边界问题。

 

你是我的孩子,所以,你得听我的;你是我的父母,所以你得对我负责;我们是一家人,所以还分什么你和我。

 

这些认知,都是把对方当作附属,而从来看不见一个独立的人。

 

当那些被父母当作面子的孩子,把父母视为仇人,一二十年不愿相见。当那些被孩子啃到老的父母,忍无可忍,将孩子告上法庭,我们终将明白:

 

尘埃落定,泥沙退却,往事如烟,我们最终要看见的,是一个鲜活的人。


我们让那个人对他自己负责,我们在放手中让那个人做他自己,我们在尊重中让那个人忠诚于内心,我们之间,才有爱可言。


这是一切亲情矛盾的爱之道。


看见一个人

 

⑤我爱你,所以我强大了自己。

 

心理学上有句话说:


那些捋不顺和父母关系的人,其实很难过好这一生。

 

这句话的深意,并非让每个人向父母缴械投降,而是说,生命是一场因果,无法厘清源头的人,也很难圆满余生。

 

厘清和父母的关系,就是因为看见自己的来路,知道自己受过的伤,吃过的苦,作过的难,遭过的罪,所以学会了好好爱自己。


在这深深的爱里,你觅得平和与柔韧,理性和慈悲,舒展和成长,勇敢和自信,进而去爱他人,爱世界,爱众生。

 

然后,强大起来的你自己,站在一个春暖花开的高地,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树,默默引领你的孩子:

 

我爱你。

所以,我允许你是你自己。

 

我爱你。

所以,我要做好我自己。

 

我爱你。

所以,我们不会辜负这场相遇。

 

我爱你。

所以,如果有来生,我还要如是爱你。

 

谨以此文,献给所有和原生家庭征战的人。喜欢的人,不要忘了点个“在看”




闲时花开(ID:xsha369):作者刘娜,80后老女孩,心理咨询师,情感专栏作者,原创爆文写手,能写亲情爱情故事,会写亲子教育热点,被读者称为“能文艺也理性的女中年,敢柔情也死磕的傻大妞”。


本文来源于网络,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,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。

往期精彩

教孩子打回去,真的有用吗?

“妈妈,她为什么不排队?”你的回答决定孩子一生格局

经典微小说:母亲挨的那巴掌

“我班一个家长昨天跳楼自杀了……”

请不要带孩子去旅行!让所有父母反思的好文

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

经典故事:《假钱》

幽默微小说:高招

幽默微小说:《失声》

经典小说:《父爱的补偿》

“饱暖思淫欲”,下一句才是经典,却少有人知

经典微小说:《回家》看哭很多人!

年度讽刺微小说:《房子》

经典小小说:《犯错》

(原创)《瓦砾上的生命》(震撼,深度好文!)

今年最佳讽刺故事 :《究竟谁是保姆》

年度经典微小说:《这样的母亲》

经典小小说:《又上当了》

教育好自己的孩子,是你最重要的事业

《弟子规》全文完整版,音频,拼音,带解释!

献给嘴笨,心却真的人

与孩子一起在线诵读经典:《三字经》朗读版及跟读版

我已五十了(写的真好)

一位母亲的信《拿什么感谢你,我的儿子》,句句戳心,感动千万家长

诗词丨毛主席诗词里的冬天,大气磅礴,何等壮美!

成绩不好的孩子,是来报恩的!

当年不懂句中意,再读已是句中人

日本在培养狼娃!我们却在全民抖音、网红直播、娘炮教育,该醒醒了!!

“孩子,学校不是混日子的地方”

她被麻醉6小时,任由人摆布,一场揭露人性丑陋的狂欢要开始了

寻人启事:“你走到光明处,你的男人王玉明接你回家!”爱心接力!

异性友谊的最高境界!

4位评委如痴如醉,泪眼婆娑,忘记按灯!——感动评委感动全场感动亿万人!

朗诵:世上最凄美的一封情书!(泪湿衣衫)

《让座》(原创)这篇文章温暖了一座城!

妈妈给厌学儿子的信看哭无数人:读书苦,不读书更苦

杜月笙:当年流氓真君子,如今君子真流氓!

周立波吸毒实锤,抛妻弃友:一念天堂,一念地狱

副省级女将空降香港!这篇致辞曾刷爆朋友圈!

别让垃圾教育定律,毁掉我们的孩子,否则后悔一生!

咏雪最好的8首诗词,藏着千古名句,哪一首才是你心中的第一?

曾经,我以为(读到心酸)

父母尚在苟且,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

《三十六计》详解(完整版) 永久收藏,终生研读!

诗词 | 十首幽默诗词,捧腹大笑,诗人好可爱!万万没想到,诗人这么皮。

李白受到嘲讽后写下一诗,全诗不带脏字,却成为骂人的千古绝唱

古典诗词PK现代情话,字字戳心,哪一句惊艳了你?

中国五千年版图演变史!(附高清视频)

忆童年(原创)冰心文学大赛教师组二等奖

我娘是个疯子,千万中国人看哭了!(好文力荐)

高中生续写《红楼梦》,获全国一等奖,太有才了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